郑州弘德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欢迎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郑州弘德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400-6288-550
电话:18539290588/13683806012
传真:0371-67999315
Email:113209489@qq.com
QQ:2868164377/2913738364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冬青街12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人民日报》:瑟瑟发抖!天天躺着玩手机,男子险些全瘫!

文章编辑:【本站】发布日期:2017-12-14 11:28:53

近日,成都40岁的王先生突然出现高位截瘫,脖子以下不能动,且毫无知觉。经诊断,他患上了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原来,他每天在面馆低头工作,晚上则长期卧床玩手机,每晚都玩到凌晨两三点,长时间曲颈引发疾病。幸亏诊治及时,目前其高位截瘫症状已基本消失。

 

天天躺着玩手机 成都40岁男子险些全瘫


网友表示:“简直不敢相信”,也有网友发出调侃。

@禾叔的杂货铺 :吓得我赶紧在床上翻了个身。

@绝地求生视频锦集 :看了这个新闻,吓得我马上躺下玩手机。


近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了这样一例罕见病例。


王先生是成都市民,今年40岁,在成都开有一家面馆。11月25日上午,因感觉脖子不舒服、下肢麻木,自行前往医院诊治。据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医生表示“患者当天下午,突然出现了高位截瘫,脖子以下身体不能动,且毫无知觉。”

 



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医生发现王先生颈部肌肉受损,患上了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导致颈脊髓急性受压迫,从而发生偏瘫。

经询问得知,患者因职业问题白天需低头煮面,晚上则长期卧床玩手机,长时间曲颈,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脊髓型颈椎病


一、概述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

 


脊髓型颈椎病虽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二、病因

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外伤

颈椎位于头颅和胸椎之间,是人体脊柱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受伤的机会也较多,青少年时颈部外伤是导致中年后发病的重要因素。


2.颈部的慢性劳损

长期低头工作或姿势不良,引起颈部的肌肉、韧带与关节的劳损,患椎骨关节增生炎性退变,颈椎生理曲度后凸,颈椎失稳、错缝,与相应患椎后方骨赘突入椎管内,均可导致脊髓受压发病。



3.颈椎退行性变

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可引起颈部韧带钙化。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若颈椎间盘突出物突向椎体后方,则压迫脊髓,造成脊髓型颈椎病。


4.椎管狭窄

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向椎管内膨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突向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同时,椎间隙发生变窄时,黄韧带松弛、颈椎骨关节错位、失稳,可发生代偿性韧带增厚及骨质增生,加重颈椎狭窄的发生。


5.髓内血循环受阻

脊髓型颈椎病在病理变化中,如果引起的椎管狭窄改变到一定程度时,脊髓可受到压迫性损害,压迫应力耐受较弱的髓中心部灰质及侧索等部位,使髓内血循受阻,受压部位发生血管扩张,甚至断裂。局部病变组织因血瘀气滞,组织血氧供应减少,可出现神经细胞萎缩坏死,空胞变性及出血等。


6.生物运动力学的影响

颈椎椎管狭窄而导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在不明确诊断之前,若颈椎伸屈过度时,可引起其继发性的病理变化。


三、发病机制

在颈椎病情况下引起脊髓受压(或刺激)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


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主要指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从病因学角度来看,其是后述三者的病理解剖学基础。除非占位性病变体积过大(例如骨赘、肿瘤及碎骨片等),大椎管者的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地较颈椎椎管狭窄者为低,即使出现症状,也多较轻微,且易于治愈。




2.动力性因素

动力性因素主要是指椎节的不稳与松动、后纵韧带的膨隆与内陷、髓核的后突、黄韧带的前凸,以及其他有可能突向椎管、对脊髓致压,而又可因体位的改变而能够消失或减轻者。


3.机械性因素

机械性因素指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及髓核脱出等,包括局部或蛛网膜下隙形成粘连无法还纳者。这些因素大多是在先天性及动力性因素基础上而对脊髓形成持续压迫。


4.血管因素

脊髓血管及其血供量像脑部血管一样,具有十分惊人的调节能力,以维持脊髓在各种复杂活动中的血供;其正常与异常状态的供血量可以相差20倍左右。如果某组血管遭受压迫或刺激时,则可出现痉挛、狭窄甚至血栓形成,以致减少或中断了对脊髓的血供。视缺血的部位不同,在其相应的支配区表现出各种脊髓缺血症状,严重者则有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后果。在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脊髓缺血表现包括:脊髓前中央动脉受压引起的四肢瘫痪(以下肢为重),沟动脉受压引起脊髓中央管前方缺血,出现上肢瘫痪(也可波及下肢);软脊膜缺血,引起脊髓刺激症状;以及因大根动脉受阻所引起的脊髓变性等。此种在临床上难以被察觉的因素,实际上对脊髓的病理生理改变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手术时仅仅摘除脱出的髓核,四肢瘫痪症状可迅速减轻甚至消失,而如此惊人的速度只能用血管因素来加以解释。因此,在临床上应充分估计血管因素的重要作用,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与判定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四方面因素易使处于骨纤维管道中的脊髓组织遭受刺激与压迫。早期,多系在椎管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动力性因素对脊髓本身或脊髓前动脉、沟动脉等造成刺激,出现肌张力升高、反射亢进及感觉过敏等症状,并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而后期,由于致压因素以机械性(骨赘等)为主,对脊髓的压力持续不消,不仅症状与体征日渐加重,且可形成难以逆转的后果。



四、临床分型


1.脊髓单侧受压

当脊髓单侧受压时,可以出现典型或非典型的Brown_Sequard综合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并出现病理反射;重者可以引出髌痉挛或踝痉挛。另外还有触觉及深感觉的障碍。对侧以感觉障碍为主,即有温度觉及痛觉障碍。而障碍的分布与病变水平不相符合。由于对侧的运动束及本体感觉束尚属正常,所以,该侧的运动机能正常。


2.脊髓双侧受压

早期的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或以运动障碍为主;晚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损害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利,步行不稳,卧床不起,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病人有胸、腰部束带感,感觉改变平面与病变水平往往不相符合。有时左右两侧感觉障碍的平面与程度不相符合。有的感觉障碍平面呈多节段性分布。严重的病例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


3.脊髓与神经根混合型

除脊髓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以外,尚有颈神经根的症状,如肩、颈痛,上肢麻木或跳痛,肌肉萎缩,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手指感觉减退。


4.交感神经脊髓混合型

有脊髓束症状,同时有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症状。


5.椎动脉脊髓混合型

有脊髓束症状合并有椎动脉受刺激的症状。


五、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临床表现为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行走困难,继而双侧上肢发麻,握力减弱,容易失落物品。上述症状加重时,可有便秘、排尿困难与尿潴留或尿失禁症状,或卧床不起,也可并发头昏、眼花、吞咽困难,面部出汗异常等交感神经症状。


1.锥体束征

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点其产生机制是由于致压物对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的直接压迫或局部血供减少所致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反射亢进、踝阵挛、髌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锥体束症状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大多减退或消失手部持物易坠落(表示锥体束深部已受累)最后呈现为痉挛性瘫痪。锥体束在髓内的排列顺序从内及外依序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视其受累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中央型(上肢型)、周围型(下肢型)、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三种类型。

(1)中央型(上肢型):是锥体束深部先被累及,因该神经纤维束靠近中央管处,故又称为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之后方波及下肢。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沟动脉受压或遭受刺激所致,如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症状;双侧受压,则出现双侧症状。


(2)周围型(下肢型):指压力先作用于锥体束表面,使下肢先出现症状。当压力持续增加波及深部纤维时,则症状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为重。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椎管前方骨赘或脱出的髓核对硬膜囊前壁直接压迫的结果。


(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者,主要是由于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所引起,通过影响该血管的支配区造成脊髓前部缺血而产生症状。本型的特点是患病快,经治疗痊愈亦快;非手术疗法有效。


以上三种类型又可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而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出现早期,虽有症状,但尚可坚持工作;中度指已失去工作能力,但个人生活仍可自理;如已卧床休息、不能下地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则属重度。一般重度者如能及早除去致压物,仍有恢复的希望。但如继续发展至脊髓出现变性甚至空洞形成时,则脊髓功能难以获得逆转。


2.肢体麻木

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同时受累所致该束纤维排列顺序与前者相似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因此其出现症状的部位及分型与前者相一致。在脊髓丘脑束内的痛、温觉纤维与触觉纤维分布不同因而受压迫的程度亦有所差异,即痛、温觉障碍明显,而触觉可能完全正常。


3.反射障碍

(1)生理反射异常视病变波及脊髓的节段不同,各生理反射出现相应的改变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桡骨骨膜反射以及下肢的膝跳反射和跟腱反射多为亢进或活跃此外,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2)出现病理反射以Hoffmann征及掌颏反射出现的阳性率为最高;病程后期,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等均可出现。


4.自主神经症状

临床上并非少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其中以胃肠道心血管及泌尿系统为多见且许多患者是在减压术后症状获得改善时,才追忆可能系颈椎病所致可见术前如不详细询问常常难以发现。


5.排便、排尿功能障碍

多在后期出现起初以尿急,膀胱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六、检查


1.X线平片及动力性侧位片


2.MRI技术

MRI图像如一幅脊髓及其周围组织的纵向剖面解剖图,可使局部的病变一目了然,所以每个病例均应争取选用,这不仅对颈椎病的诊断,分型至关重要,且为手术的决定,手术部位的判定及术式的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其他

包括CT检查,脊髓造影等对本型的诊断均有作用,可酌情选择。



七、诊断

临床上应结合主诉、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片等进行分析,以作出早期诊断。



八、治疗


1.非手术疗法

仍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2.手术疗法

(1)手术病例选择:

①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MRI、CT检查等)证实者,应尽快手术。


②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③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2)手术入路及术式:

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情况及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等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术入路及术式。

①手术入路:对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方入路。而对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则以颈后路手术为主。对两种症状均较明显者,视术者习惯先选择前路或后路,1~3个月后再根据恢复情况决定需否另一入路减压术。


②手术术式:对因髓核突出或脱出所致者,先行髓核摘除术,之后酌情选择界面内固定术、植骨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对因骨刺压迫脊髓所致者。可酌情选择相应的术式切除骨赘。施术椎节的范围视临床症状及MRI检查结果而定,原则上应局限于受压的椎节。后路手术目前以半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为理想,操作时应注意减压范围要充分,尽量减少对椎节稳定性的破坏。


(3)重视手术后护理、后继治疗及康复措施:应像对待手术一样认真,切不可因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


九、预防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更多>>相关新闻推荐
版权所有:郑州弘德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2-2017 Knoya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1016003号-1
全国服务热线:400-6288-550 电话:18539290588/13683806012 传真:0371-67999315 Email:113209489@qq.com
QQ:2868164377/2913738364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冬青街12号
技术支持:威盟科技